本文目录一览:
哪些海鱼有毒
1、狮子鱼。体色华丽,多为红色,具暗色横带 。夏季产卵,卵浮性,粘连。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。遇敌时,即侧身以背鳍鳍棘向对方冲刺。鳍棘具毒腺,人被刺后剧痛,严重者呼吸困难,甚至晕厥;
2、河鲀。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,栖息于海洋的中、下层,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,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,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,借以自卫。常见的有红鳍东方鲀、暗纹东方鲀、黑鳃兔鲀、凹鼻鲀、黑斑叉鼻鲀等;
3、泥鯭。体呈长椭圆形,侧扁,背缘和腹缘呈弧形,尾柄细长。头小。吻尖突,但不形成吻管。眼大,侧位。口小,前下位。体被小圆鳞,颊部前部具鳞,喉部中线无鳞。各鳍,背鳍、腹鳍兴臀鳍的硬棘强大且皆具毒腺,尾鳍略凹。体黄绿或黄褐色,密布白点及小黑斑。一般长度为20厘米,最大长度为30厘米。
马尔代夫海中有没定露叫移求预施晚有有毒鱼类
大多数鱼类来自是没毒的,但是在珊瑚礁中游弋的色彩特别艳丽的要小心,少数是有毒的。
海水鱼有哪些有毒?
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鱼类至少有1200种,而非以前估计的200种。
河豚鱼 有剧毒,不可食用。切记钓上来就扔掉!!所有海鱼中不能吃的鱼。经常有人误食而死亡,其他鱼还好。至少不会马上死亡还可以急救 河豚鱼口小头圆,背部黑褐色,腹部白色,大的长达1米,重10千克左右,眼睛平时是蓝绿色,还可以随着光线的变化自动变色...河豚虽然有剧毒,但其肉鲜美柔嫩无比,人们常把河豚鱼片与日本绘画相提并论,柔和细腻,回味无穷。
河豚鱼的肝脏、血液、卵巢、生殖腺、鱼子均有毒,食后舌、唇、手、足失去知觉,全身麻木,血压下降,很快便会窒息死亡。
海蛇,钓到时要千万小心谨慎,不要被咬到。
中国常见的有青环海蛇、环纹海蛇、平颏海蛇、小头海蛇、长吻海蛇、海蝰等种。扁尾蛇亚科是适应海水生活时间不太久的海蛇类,躯干前后粗细差别不大,仅尾部侧扁;其中扁尾蛇属的鼻孔仍开于吻侧,个别种类到岸边产卵。人被海蛇咬伤后,由于蛇毒破坏横纹肌纤维,会出现肌红蛋白尿,并导致呼吸麻痹。
海蛇(Pelamis platurus),是蛇目眼镜蛇科的一亚科。与眼镜蛇亚科相似 ,都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。尾侧扁如桨,躯干后部亦略侧扁。本亚科有13属、38种。
狮子鱼(又称海蝎子) ,要是被刺到,必须马上去医院,否则你会很惨!
狮子鱼体长可达450毫米。体延长,前部亚圆筒形,后部渐侧扁狭小。头宽大平扁。吻宽钝。眼小,上侧位。口端位,上颌稍突出。鳃孔中大。体无鳞,皮松软,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。
背鳍延长,连续或具一缺刻,鳍棘细弱,与鳍条相似;臀鳍延长;尾鳍平截或圆形,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;胸鳍基宽大,向前伸达喉部;腹鳍胸位,愈合为一吸盘。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、北大西洋及北极海,少数见于南极海。狮子鱼主食甲壳动物,也吃小鱼。中国数量较多的为细纹狮子鱼。
毒素鱼类有哪些?
世界海洋有600余种毒素鱼,中国有170余种。一般在肌肉、内脏、皮肤或血液中含有毒素,毒性稳定,不易被加热和胃液破坏。包括两类:
(1)肉毒鱼类。种类繁多,主要有海鳝科、笛鲷科、裸颊鲷科、刺尾鱼科、蛇鲭科等,共300余种,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各海域。中国约有30种,产于东海南部和南海。肉毒鱼类的含毒机制甚为复杂,有些鱼类在某些地区是无毒的,但在另一地区却有毒;有的平时并不含毒,而在生殖季节则有毒;有的幼鱼无毒,成体有毒。一般认为该类毒素的形成与摄食习性有关,如植食性肉毒鱼类摄食有毒的藻类,将毒素积存于体内,当它们被肉食性凶猛鱼类捕食后,毒素便转移到肉食性鱼体内。人们误食后就引起中毒。肉毒鱼类的毒素称为“雪卡毒素”。
(2)鲀毒鱼类。分布于温带和热带的海域,少数种类可进入河口,或在生殖时栖于淡水中。以鲀科类的东方鲀属(即河鲀属)为典型代表,其内脏含有剧毒,人畜误食均能致死。东方鲀的含毒量因部位和季节而异,卵巢、肝脏和胆囊有剧毒,肾脏、皮肤和血液(有些种的无毒)次之,精巢和肉一般弱毒或无毒。每年春季,产卵期毒性最强,食用时必须严格除去内脏。
河豚鱼有没有毒
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,它是一种神经毒,人食入豚毒0.5mg-3mg就能致死。河豚的肝、脾、肾、卵巢、睾丸、眼球、皮肤及血液均有毒。以卵、卵巢和肝脏最毒,肾、血液、眼睛和皮肤次之。毒素耐热,100℃8小时都不被破坏,120℃1小时才能破坏,盐腌、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。 每年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,这时鱼的毒性最强,所以,春天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发季节。我国《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:“河豚鱼有剧毒,不得流入市场。捕获的有毒鱼类,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,专门固定存放”,所以,河豚鱼还是不吃为好。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豚,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豚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。 ■怎样认识和鉴别河豚鱼? 预防河豚鱼中毒,首先要认识到河豚鱼有毒,并能识别其形状,以防误食中毒。河豚鱼体形长、圆,头比较方、扁,有的有美丽的斑纹;有些则没有斑纹,而是一片黑色的鱼。又有形容河豚鱼外观呈菱形,眼睛内陷半露眼球,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。鳃小不明显,肚腹为黄白色,背腹有小白刺,鱼体光滑无鳞,呈黑黄色。 ■河豚鱼中毒有哪些症状? 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。潜伏期很短,短至10-30分钟,长至3-6小时发病。发病急,来势凶猛。开始时手指、口唇、舌尖发麻或刺痛,然后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四肢麻木无力、身体摇摆、走路困难,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、有语言障碍、呼吸困难、血压下降、昏迷,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。如果抢救不及时,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,最迟4-6小时死亡。有报告显示,日本人河豚鱼中毒病死率为61.5%。 ■误食河豚鱼中毒怎么办?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,发生中毒以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,尽快使毒物排出,并对症治疗。预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,禁止零售河豚鱼,如果发现,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。 因特殊情况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鱼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,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、皮、头等含毒部位,反复冲洗肌肉,洗净血污,加2%碳酸氢钠处理24小时,经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销售,其加工废弃物应销毁。 当然,为了预防意外发生,人们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,为了贪一时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鱼。 参考资料:
什么样的鱼有毒吃了会死人?
据俄罗斯新闻网8月23日报道,美国科学家近日发表报告称,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鱼类至少有1200种,而非以前估计的200种。
科学家们介绍说,这些有毒鱼类体内的毒素主要分布在脊柱和鱼刺之中。尽管这1200种鱼类对科学家们来说并不模式,但此前人们一直不知道它们体内含有有毒物质。
在研究过程中,专家们总共分析和比对了233种鱼类的DNA系列。
据介绍,大部分的有毒鱼类都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,以及非洲东部和南部、澳大利亚、玻利尼西亚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南部等区域的海岸线附近。每年有大约5万人会成为这些有毒鱼类的牺牲品,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、昏迷、灼热感、痉挛和呼吸困难等,最严重的还有可能丧命。
专家们指出,鱼类体内的这些毒素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,还可杀死隐藏在鱼鳞中的细菌。研究显示,有毒鱼类中最危险的当属石鱼--它们的身体上长有一种长刺,可向其他生物体内注入一种剧毒液体。专家们还警告称,现在的有些宠物鱼可能也有一定的毒性,一旦人们的手被它们刺中,很有可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痛。
科学家们建议称,如果被有毒鱼类刺伤,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将被刺部位放入热水中并保持30-40分钟。当然,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并非为了清洗掉毒素,而是为了加快它们的分解速度。
美国生活科学网站列出全球15种鲜为人知的有毒鱼类:
蓑鮋
蓑鮋是珊瑚礁鱼类及鮋科鱼类中最漂亮的一种,只有巴掌大小,它美丽的鱼鳍棘颜色鲜艳,却是它最佳攻击武器。鱼鳍棘是蓑鮋的有毒器官,内含毒腺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nl.org.cn/a/3.html